农业信贷担保聚力精准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04-16浏览人数:

  推进苏州市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有效放大苏州市支持“三农”发展政策效应的同时,助推金融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早在多年前,苏州市委市政府就充分利用国有涉农专业性担保公司苏州农业担保的独特优势,在扶持苏州“三农”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为苏州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聚力多元化投入,扩大农村金融供给总量

  在“政银担”合作中,依托农业信贷担保的政策性优势和增信优势,构建银行、担保机构及农业经营主体相互支撑的“铁三角”稳定体系,既能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又能发挥好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配置,建立“拨改担”风险补偿资金池,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起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农业信贷担保网络体系的建设,将资质优良的经营主体比对筛选出来,批量推荐给金融机构,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下乡提供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担。苏州市级专业涉农平台农发集团下属的农业担保公司研发的“农发通”产品,就是通过财政、产业、金融政策协同发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名录内的企业享受优惠的担保费率和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财政贴息,有效扩大了苏州“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规模。“农发通”自发行以来,已经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累计担保近500笔,累计担保金额近9亿元。此外,苏州农业担保还与省农业担保强强合作,通过降低担保收费和引入低成本信贷资金,建立健全了省、市农业信贷担保合作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为破解苏州“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聚力质量兴农,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质量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也要符合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要求。首先,农业信贷担保应注重调整业务结构方向,对“两高一剩”和“僵尸企业”进行压缩和稳步退出,对一些低效、过剩的农业生产有所控制。同时,对产品有市场、产业有前景、经营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强担保规模,并给予担保费率优惠支持。其次,农业信贷担保要立足农村基层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领域的专业化优势,联合银行、信托、小贷、租赁、保理、创投等金融机构打好组合拳,互为补充,协调发展,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竞争适度的农村金融体系,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做多元化、个性化的一揽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全程帮助其强弱项、补短板、防风险。苏州农业担保的股东苏州市属唯一国有涉农平台农发集团作为其强有力的后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商职能,联合集团旗下金融板块企业共同打造的“万融通”体系,以专业专注的服务态度及丰富的融资资源和经验,为村镇经济发展、农业企业、农户等提供全程融资顾问服务,弥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基层金融市场中的缺位。第三,农业信贷担保要充分发挥在推进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骨干作用,通过整合苏州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体系,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产业链长、价值链高的农业领域配置资源,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苏州农业担保与农发集团下属涉农类实业板块产融结合实现业务联动,通过农村金融反哺农村实业,促成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的同时,逐步优化农业产业链、管理链和价值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聚力产品创新,强化农村金融综合配套

   大量资金和高效的金融政策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只有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才能将资金合理、安全地配置到资本边际效益最高的农业领域中去。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过程中,一是要敢于打破条框藩篱,坚持用好金融这把“金钥匙”,致力于“三农”专项产品的开发、研究和完善,集聚金融资源要素精准对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户,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进苏州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羊”。苏州农业担保就通过“农贷通”、“农发通”、“农利丰”等一系列针对特色农业领域的标准化产品开发,有效解决了涉农贷款抵押物不足或无法抵押的问题,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服务创新上走出了新路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要注重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配套跟进。在具体业务开展中,可以尝试通过批量化的操作模式和配套风险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前置风险防控关口和要点,全面提升风险处置水平,大大降低不良率,为农村金融供给行稳致远保驾护航。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和补偿机制。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在可控的代偿率范围内,对农业信贷担保出现经营风险时进行合理的风险补助。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大在农村信贷方面的政策支持,与农业信贷担保共同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在降低银行支农贷款成本和风险的同时,实现银担合作共赢、财政金融协同支农。

联系我们

地址:苏州市人民路3158号万融国际大厦

联系电话:0512-80820000 

欢迎微信扫码关注